﹃五张表单﹄破解﹃评审筹备﹄困局
供应商现场评审工作,因评审员来自公司十几个部门,且评审对象的企业性质和地理分布各异,所以提升评审筹备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。
在对每家供应商进行现场评审前,风险管理部会提前准备《现场评审知会函》、《内部联系函》、《现场评审表》、《供应商准备资料清单》和供应商的《企业信用报告》五张表单。除了原有《现场评审表》外,其他表单都是近几年在供应商评审实践中不断摸索、总结而形成和丰富起来的。
供应商现场评审看似简单,但实际操作过程往往涉及被审供应商的诸多经营活动,如包括技术研发、采购、生产、品质管理、环境管理、安全生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。供应商为了接受现场评审,需要做好大量内部协调工作。因此,一旦初步确定评审日程后,风险管理部会第一时间将《现场评审知会函》、《现场评审表》及《供应商准备资料清单》发送给供应商,以便其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应审准备。记得刚开始评审时,由于缺乏《现场评审知会函》和《供应商准备资料清单》,有些供应商对评审程序不熟悉,有的根本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,导致现场评审时间紧张,事后补充资料也极为不便。通过事先提供清单后,供应商的应审准备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,评审效率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。
公司内部的评审筹备工作也是如此。评审员大多来自生产一线,需要在安排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抽出时间参加评审,所以风险管理部在与各位评审员初步确定评审日期后,迅速组建现场评审组微信群,同步发送《内部联系函》(涵盖评审时间、行程安排、评审对象及性质、评审分工和纪律等)及供应商的《企业信用报告》,以便评审员对该供应商情况形成初步判断,并提前安排好当前工作,确保按计划参加评审。若被审供应商为复审对象,还需将上次评审报告一并附上作为参考,从而使评审员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审核要点心中有数。
通过“二函一表一清单一报告”的评审筹备工作,相关信息事先得到充分沟通,各方准备工作能够有序展开,虽然看似繁琐,实则有效提高供应商现场评审的总体效率。正所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这既是对供应商的尊重,也是对评审专业性的有力保障。
- 上一条没有了
- 下一条在屏幕之外与星光重逢